● 從供需視角來看,全球數字化產品與服務需求持續增長,中企數字化出海具備供給優勢:從供需視角來看,數字出海全球需求基數龐大:截至2023
年,全球有47.6億社交媒體用戶,51.6億互聯網用戶。全球消費者對于數字化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尤其是在新興市場,對于移動支付、在線教育、遠程醫療等服務的需求激增。中國企業在AI云基礎設施建和及服務、金融科技、供應鏈管理、智能制造、電子商務等領域展現出強大的供給能力,國內企業在ICT產品出海方面多元化趨勢不斷擴大,品類涵蓋了智能手機、PC、AIoT、云計算及AI應用等多個領域。
●從成本視角分析,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企業通過數字化出海,優化全球資源配置,降低生產及運營成本。過去多年,中國云計算市場規模快速增長,預計到2027年,市場規模將有望突破2.1萬億,國內云計算的快速增長有助于分攤固定成本,從而降低單位服務成本,利于出海拓展。
●科技創新視角:伴隨新一代大模型人工智能浪潮席卷,企業智能云服務市場也逐漸走向全球。例如阿里云在全球多個數據中心布局,騰訊云則通過與當地企業的合作,快速進入東南亞、北美和歐洲市場。百度通過其人工智能平臺,向全球客戶提供智能語音、圖像識別等服務。
●伴隨數字經濟發展,“數字原生企業”未來將不斷增加,從“數字化企業出海”向“出海企業全面數字化”為ICT服務商提供了雙重機遇。數字原生企業(Digital-NativeEnterprise),也被稱為全球原生企業,是指從一開始就圍繞現代云原生技術建立的企業,其核心價值創造和獲取過程依賴于數字技術。ICT服務商面臨第二重機遇,主要體現在信息流的優化、資金流的優化、物流與供應鏈優化與品牌建立四方面。
附件:乘AI浪潮,拓數字絲綢之路,“數字化出海”與“出海數字化”下的雙重機遇-數字出海全球需求基數龐大,市場規模將有望突破2.1萬億

【聲明:轉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指導企業如何通過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提升營銷效率,介紹了提示詞工程的重要性,強調了設計有效提示詞的原則,推薦了一系列AIGC工具,討論了B2B市場部的文案需求
編程語言、機器學習框架和神經網絡成為求職必備技能;自然語言處理崗位薪資同比增長11%,大模型相關崗位要求碩博學歷,中西部省會城市勞動力市場更易受影響
通過十大應用場景和16個具體案例,展示了AI技術如何全方位融入農業,提升生產力和市場效益;指出AI+農業面臨的技術、經濟和倫理挑戰,未來AI技術將在感知、對話、執行、決策、認知等關鍵領域取得突破
聚焦于智能機器人在現代城市空間的應用及其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展示了如何將機器人技術融入城市設計,分析了機器人技術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展望了人機共生時代的城市環境
五大趨勢引領行業發展:SaaS向服務化軟件轉變、2B GenAI從專業用戶向企業級應用擴展、自然語言交互能力升級、企業私有化小模型應用、中國企業軟件公司全球化
梳理智慧城市 AI 人工智能安全需求,提出 AI+智慧城市安全體系架構;闡述其人工智能安全方案落地具體場景;提出了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安全發展建議
中國教育智能硬件行業在科技浪潮中煥發生機,人機交互體驗優化,市場規模2023年達430億元,預計2028年將超79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13%
AI能夠幫助醫生制定更加精準有效的治療計劃;為用戶帶來更加舒適和便捷的生活體驗;AI的應用正在擴展我們的認知邊界;極大地推動了AI技術的普及和創新
三個假設和從重復性任務、分析判斷性任務、創造性任務來分成AI應用范式,方向不謀而合;從人的關鍵能力出發,打造即插即用的模塊化能力
不同國家的法律框架、AI合規相關的法規、倫理標準以及政府監管政策等方面都需要特別關注和遵守,以確保技術創新與法律規范的有機結合,東南亞的AI行業在合規方面面臨獨特的挑戰和要求
大部分的規模企業用戶主要選擇參數規模在100~200億之間的AI大模型和本地化部署的落地方式;金融、政府、影視游戲和教育領域是大模型滲透率最高的四大行業,滲透率均超過50%
提出的大模型應用框架是推動大模型在產業中規模化落地應用釋放價值的初步探索,可信應用框架落地實施、行業治理體系搭建、產業生 態合作完善等多個維度統籌推進